2022年6月,人文学院团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以“致敬百年路·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提前告知、学生申请、学院考核等环节选拔此次实践队伍的队长和成员,选出团队38支,共计403人,为2022年6月23日至2022年7月24日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优秀人才支撑,并取得硕果累累。
11月16日,我校召开塔里木大学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总结表彰大会,参加观看大会人员近4000人。大会表彰表彰2022年塔里木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优秀团队、优秀指导教师、先进个人。人文学院坚持助力文化润疆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支援南疆基层县乡兵团相关团场连队师资力量,通过教授国学红色文化宣讲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树立爱国爱疆情怀,最终产生兵团优秀个人一名,校级优秀团队7支,校级优秀指导教师8位,校级先进个人13名,成功入选“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


人文学院优秀团队从“情系童音,益路同行”、“ 摄影传递爱,公益暖南疆”到“童心向党,筑梦未来”、“起点艺术绘画团”,再到“艺起疆南”的实践队伍,为我们呈现了乡村振兴专项、民族团结、文艺演出、理论宣讲、特色墙绘等方面的实践知识。各实践团队充分结合专业知识,发挥专业特长,以实际行动美化乡村风貌,宣传乡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亲身实践乡村振兴,给村庄换新颜,改善乡村风貌,丰富乡村文化,将更多乡村文化知识、产业风貌传递到乡村之中。
人文学院团委邹玲老师作为优秀指导教师分享,她说道:暑期三下乡是我们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基层的窗口,是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渠道,更是学生锻炼自己、磨砺意志的平台。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学生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成长成才,活动处处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回馈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并呼吁更多学生在今后能参与到三下乡活动中来,把青春奉献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哈德丽亚同学和杨苏同学作为人文学院代表发言,她们认为三下乡是一个学习和进步的过程,是大学生涯中最重要的经历,要想人前发光,必须人后努力,在奉献的同时也促进自己的成长,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增添浓重的一笔色彩。在这里留下的足迹,将成为我们一生的财富。


大会最后,塔里木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爱萍进行总结讲话,她指出,“三下乡”是学校人才培养、学生成才成长的必要环节,是“田野当课堂,大地写文章”的生动写照。通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广大师生在深入基层服务中了解社会,接受教育,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张爱萍对广大胡杨青年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怀抱理想,肩扛责任,播撒种子。坚定理想信念,光荣扛起责任,把胡杨精神的种子播撒到南疆大地,让胡杨精神在南疆大地发扬光大。二是要抓住机遇,勇于实践,再创佳绩。珍惜学习机会,深入基层一线、田间地头,了解民情民生,锻炼自我、成长成才,助力乡村振兴,在社会实践的大舞台上再放光彩、再创佳绩。三是要牢记嘱托,吃苦奋斗,敢于担当。在社会实践和学习生活的吃苦奋斗中,练就敢于担当的本领和能力,铺就成长成才成功的路,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胡杨好青年。(文/摄 武昱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