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塔里木大学新文科楼网络与新媒体518专业实验室,一场由网络与新媒体2022级1班参与的辩论赛在此上演。正反双方围绕“AI写作能否用于新闻生产之中”展开激烈辩论,这也是《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活动开场,主持人买孜娅·艾斯哈尔介绍了莅临现场的评委和比赛规则。其中,正方观点是在一定领域内,AI写作能够融入新闻生产;反方观点是AI写作与新闻生产本质要求相悖,不应涉足新闻生产领域。

辩论赛现场
在开篇陈词的第一环节,正方一辩王志鑫率先抛出观点,从传播速度、准确性和资源配置三方面为AI写作“站台”。他指出AI虽然不能代替记者的专业素养、人文关怀、社会责任以及深度思考和分析能力,但它在新闻领域作为人类记者工作的助手有其独特的价值。反方一辩李杰杰针锋相对,直击AI在道德感知和人文关怀方面的“短板”。他认为AI无法传递人文关怀,严重违背新闻伦理。
在攻辩环节,正方二辩廖柯华指出AI写作虽有风险,但在人工审查下可以既保证新闻所需的人文关怀又能提高效率,正确率也会高于单纯的人工写作。反方二辩刘杰指出,AI依赖的数据存在偏差和不完整的隐患,极易产生误导性报道,会对社会造成难以预估的负面影响。正方三辩崔宏宇对此着重从AI可以处理简单的数据方面指出,利用AI可以使记者从繁杂重复的数据处理中脱离。反方三辩杜钲龙则反驳称深度解读是优质新闻的关键,而这恰恰是AI的短板,它难以挖掘事件深层意义。

正方三辩崔宏宇发表观点
总结陈词环节,正方四辩乃宾江·克吾尔江提出AI是新闻工作新的生产工具,有着积极意义,对新技术不能盲目抵触。反方四辩黄齐总结时强调,新闻肩负传递真相、服务社会的核心使命,AI作为工具无法承担如此重任。
新闻与传播专硕2024级的5名研究生担任本次辩论赛的评委。评委之一的陈子漫在读研之前曾获得过2019、2020两个年度校级最佳辩手。她在点评时精准指出正方攻强守弱、反方进攻保守的问题。

评委成员,从左到右依次为席梦颖、杨庆庆、陈子漫、叶钰睿、宋梦亚
经评委慎重评议,反方代表队获胜,反方二辩刘杰荣获最佳辩手称号。评委们认为正方三辩崔宏宇在辩论中表现同样亮眼。

反方二辩、最佳辩手刘杰
这场辩论赛不止于AI技术探讨,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今年的春季招聘会上,不少同学因沟通表达能力不足而求职遇阻,辩论赛正是提升逻辑思维与口头表达能力的“练兵场”。赛后,正方三辩崔宏宇表示:“辩论赛可以锻炼选手多角度思考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这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裨益。”她认为,在辩论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思考和分析对方的观点,寻找其中的破绽,这就要求辩手具备批判性思维。
本次辩论赛基本实现了班级全员参与。除主持人和辩手外,其他同学分别承担了活动的录像、摄影、后期剪辑、直播、文字报道、网络宣传、现场互动等工作,实践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学习委员聂隆健永参与了此次活动的组织工作,“从策划、执行到协调各方细节,这场活动不仅提升了同学的团队合作意识,也让我体会到为集体付出的成就感”,聂隆健永说。

观众提问环节
评委席梦颖曾获得教育部与其他部门联合举办的第七届征文演讲比赛活动视频组银奖。她总结说,这场辩论赛为未来新闻人提供了新视角,无论对AI在新闻领域的应用持何态度,关键是要在时代浪潮中找准定位。她也提醒大家积极参与学术和实践活动,全方位提升综合素质,为未来职业发展筑牢根基。

全体人员合照
(文/赵敏 李静 摄/阿依江·吉格尔)